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 食环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队在党总支副书记江生泉、团总支书记施明远、园林园艺系主任贾雪晴、实训中心主任巩振虎的带领下,走进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蔬菜种植基地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,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田间课堂开讲 解锁蔬菜种植“硬技术”
刚抵达基地,池河镇沙其华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、三八红旗手、当地女致富带头人沙其华便热情迎了上来。作为拥有20余年蔬菜种植经验的“土专家”,她带着师生们径直走进郁郁葱葱的蔬菜大棚。“你们看这黄瓜藤,得及时打杈整枝,才能把养分集中到果实上。”沙其华一边手持剪刀示范,一边讲解蔬菜种植的关键技术,从土壤改良时如何配比有机堆肥,到物理防虫用的黄板和防虫网如何科学布设,再到不同蔬菜品种的水肥管理差异,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。
在沙其华的指导下,同学们分组行动起来:有的蹲在辣椒地间拔除杂草,有的帮着给番茄藤绑蔓,还有的跟着农户学习给黄瓜套袋。园林专业的同学第一次亲手采摘成熟新品种黄心西瓜的时候,捧着硕大的西瓜笑道:“课本上写的‘果实采收期需注意果柄完整性’,今天才算真正理解了,实践比书本更加生动!”

座谈交流深析 解码乡村产业“发展之道”
实践期间,实践团队与沙其华、种植户代表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。会上,沙其华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:从最初的几亩地,到如今拥有多个大棚、年出栏蔬菜超万斤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,离不开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撑,更得益于“农场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。农场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,去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达三成,产品最远卖到了上海、南京。
食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江生泉向大家介绍了食环学院在蔬菜栽培、病虫害防治、土壤污染物监测等领域的科研成果,表示学院愿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,助力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。师生们结合专业知识,围绕蔬菜品牌打造、深加工开发等提出建议。现场讨论热烈,不少想法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。
实践感悟升温 青年担当“赤子之心”
此次池河镇之行,让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。未来,食环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池河镇的合作,通过技术指导、人才培训等方式,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,让更多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供稿:鲍国乐
初核:施明远
复审:江生泉
终审:张功会